這世界很大,而台灣很小。這世界上同個時刻發生的事情很多,而我只能看到我眼前的。
我生在台灣,長大也在台灣。沒有出過國,雖然會唸幾個ABC。說是很愛音樂,CD收藏中也還是只有中文、日文、與英文的專輯。感覺好像一天沒有音樂會死,但是還是對音樂有很明顯的好惡分別。
如果我有機會到Glastonbury去參加一次音樂祭,或許上面的很多事情,都會改變。

這部電影,令我感到很妙的一點就是還與宗教有點關係,最初還敘述了一些關於耶穌可能到過此地的歷史傳說,害我還以為我是在看另一部片的預告。但這或許更增添了Glastonbury這個地方給我的神秘感。電影是紀錄發生1970年在英國Glastonbury發源的世界最大音樂祭,至今為止的重要點滴。
電影一開始,我就對於「音樂祭」與英國的這兩個衝突點,感到很有興趣。畢竟,現在的英國還存在有皇室的保守思想,卻也有滋養搖滾文化與包容崎異的休養。看見許多人無論千里與艱辛,即使沒有入場門票也要想辦法翻牆而入的熱情,我真的感到佩服與羨慕。看見台上樂團可以盡情的演唱心中所想的,表達出大眾文化所不能被聽見的憤怒與自由,這應該才是所謂音樂無國界的意義吧。
對於主辦人Michael Eavist持續不斷舉辦的熱情,更是令我嚮往。人,如果每天汲汲營營的只為了這一生能有個大房子或是一部名車來開,也未免太過於辛苦了。就我來看,還是很浪漫很養不活自己的想法,人還是要靠理想而活。就算是追求一個不可能達到的境界或是目標,或許這才是理想的意義。
對於自由,我想我或許比我自認為的還要可望,否則不會因為一部片子而受到這麼深的感動的。

我想就算是幾天幾夜不睡(或睡不著),就算是得連續幾天無法洗澡,但是如果能夠感受在那原野中散發自人性對自由的嚮往,我想,這才不算白活。
一生要去一次Glastonbury=不枉此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y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