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見這首歌,是聽到拿那個合唱團(Take that)的版本,當下就被副歌歌詞的旋律給吸引,覺得喜歡但卻對歌詞沒有深入的感動。近期看的書有提到,其實教會詩歌被稱為詩歌也只是因為歌詞的關係,本身旋律跟流行音樂沒有很大分別,才提醒了我歌詞的重要性。如果說旋律是看到人的第一印象的話,歌詞應該就是那人的內在,如果你深入了解體會,才會真實的有感動與觸發。
進入教會之後,要開始使用我的人際網絡,邀請想關懷的朋友前來教會。首先我馬上就碰到了「平常(或者說過去)並沒有打電話聯繫感情的習慣」這個問題,而且也被提醒如果劈頭就是邀請,恐怕也對會之後的邀約造成很大困難(如果有哪天有人看見來電顯示是我的名字,卻選擇切斷的話,我真的會受不了的)。所以首要的關鍵--(重新)建立關係,對我來說就是個滿大的挑戰。但癥結是,如果我真的愛她們,我又怎麼會拉不下臉去關懷、如果我真的愛她們,又怎麼會為了那一點電話費而遲疑、如果我真的愛她們,怎麼會找不到話題來關心她們......其實用力的想一想,關鍵問題就是我的愛,並不夠深入。
從小到大,唸書也唸了個十幾年,若要數算我的同學或是更上一層樓被定義成朋友關係的人數,也真是不少。如果要說交朋友沒有經驗的話,還說不過去。但有時就是會因為跟某人幾天沒有說話啦,關係好像就生疏了、因為之前談話好像說到不該說的啦,就碰到瓶頸想逃了......這麼說來,其實一開始要跨出去邀請的第一步,對我來說就是個瓶頸。倒過來說,過去的經驗會這樣(重複)發生,應該就是因為愛不夠深。
不只是自己的經驗,也在身邊的人身上看見。就令我腦中想起這首歌的歌詞與旋律。我想應該無法去產生一個什麼「愛人能力的量表」之類的測驗,去回答幾個看似簡單確有統計意義的問題,或是被問幾個開放性的題目,就可以給我一個「喔,所以你目前愛人能力是百分等級幾級分」或是可以看出你目前在哪幾方面的愛與被愛有什麼可以有進步的空間......這樣的解答,對我這個科班出身的人來說,簡直是荒謬一通的連連看。我相信世界上的有許多事情無法完全的定義或是描述、測量或是檢驗,但是卻可以透過我們的經驗,是豁然開朗或是前車之鑑都算,總是很玄的一種感覺上才能完全體會的。愛,就是我框在這個解釋當中的一項。
並不是要去說誰誰誰愛人不夠深啦...誰誰誰有太過濫情啦....這樣不負責任的去論斷,不過這倒是值得深思與體會的問題,不是嗎?最近的經驗中,有滿多都可以歸因到這個變項,嗯,怎麼說呢?好像回到了學生時代又開始以受教者的心態去學習這過我還沒畢業的課程。興奮之餘,也有點學生免不了的緊張。
- Mar 22 Thu 2007 23:25
How deep is your love...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